皖美安徽的绿色探索中国青年报
2023/2/28 来源:不详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扫一扫看视频
垃圾去哪了?
在超市里换成了“钱”。
近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村“生态美”超市门口,百姓们拎着大包小包排起长队,等着将自己收集的垃圾、废品兑换成生活用品,热闹程度如同赶集。
村民王时彤带来了60个一次性纸杯和3杯烟头,她现场兑换了5个“积分”。“两分换一袋盐,4分能换一瓶洗洁精呢。”王时彤坦言,一开始在马路上捡垃圾会感觉不好意思,后来,大家伙全都行动起来。
在潜口村党委书记洪涛看来,“生态美”超市让村民参与社会治理,打造村美人更美的良好氛围。垃圾兑换,既换出经济实惠,也换出良好风尚。
“生态美”超市只是安徽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徽省在生态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上下功夫,探索新思路,健全生态制度,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
生态保护中的“共赢”探索
“在黄山,茶叶、菊花、果树等是特色产业。以往,农民随意买农药,有些农药质量差,农民用后又将农药瓶随手丢弃,部分瓶内残留的农药会对新安江水质造成污染。”安徽辉隆集团新安农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宏介绍,自从有了规范的配送体系,农民用上放心农药,废弃农药瓶还能回收,生态环境大大改善。
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休宁县,流经千岛湖直至钱塘江,水质关系上下游多万人的饮水安全。为有效减少和遏制农药面源污染,促进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年9月,黄山市在安徽省率先试点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建设,目前,该市共建设规范化农药集中配送网点个。
通过政府公开招标,安徽辉隆集团新安农资有限公司成为配送实施主体,负责配送布点、采购以及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回收等工作。目前,黄山基本建成“七统一”(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回收与处置、统一财政补贴)的配送体系,实现乡(镇)级农药集中配送覆盖率%,村一级农药集中配送覆盖率80%以上。
黄山市西溪南镇琶村的金丽红、方昌升夫妇就是这一配送体系的受益者。之前,他们从事售卖农药、化肥的小生意。农药集中配送工作启动后,二人主动了解政策,进行店面改造,提出加盟申请,并于年4月审核通过。
“我们店挂牌了‘琶村放心农药配送点’,当年配送农药销售额就有4万元左右,还帮着回收瓶袋等各类废弃物。”金丽红说,他们工作之余,动员农户安全、合理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残留农药,成了村里的“环保带头人”。
在胡宏看来,集中配送并不是单纯地“买卖”,政府部门提供财政补贴和专项资金,企业零差价销售,是真正让环境变好、农民满意的好法子。
“政府部门研究农作物种植结构、农药品种及使用量等情况,聘请专家论证,制定规范、科学的农药推荐目录。市里还专门制定了《黄山市农药安全管理条例》。”黄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黄山市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到80%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达90%以上,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作出积极贡献。
据悉,这也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通过推深做实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安徽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实现了保护生态、节本增效、农民增收的共赢局面。
生态修复中的“让步”探索
夜幕降临,芜湖市长江与青弋江交汇处,一座座高楼开始了灯光秀。古老的中江塔、具有现代感的临江桥、客运码头等建筑如画般倒映在江面上,与城市夜景交相辉映。
这里是全长10.4公里、总面积8.12平方公里的芜湖“十里江湾”景观带,是人们到芜湖旅游时必到的“打卡”之地,也是芜湖市的城市名片之一。
事实上,“十里江湾”所在的长江沿岸曾是另一番景象——船只、船舶交易点混乱不堪,岸边随意种菜、养鸡养鸭、存放物料,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这里也是当地环境整治中的“老大难”。
“转机”出现在年。当年,当地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芜湖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美丽长江经济带建设工作也被纳入芜湖市政府年度考核。
据芜湖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经过整治,“十里江湾”及上下游多个非法码头、修造船厂、非法砂点进行了拆除清场,清理垃圾余吨,拖离拆解船只余条,释放长江干流岸线近30公里,腾出滩涂陆域面积亩,多部门合力,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让步”。
不过,如何尽快修复生态是另一个棘手的问题。为此,该市在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沿取水口1.1公里范围内采取全封闭措施,设置玻璃幕墙隔断,避免人为活动造成污染,逐步形成滨江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演替。今年,芜湖还新建了十里江湾公园二期。
在某种意义上,芜湖“十里江湾”的“蜕变”只是安徽省致力修复长江生态的一项“小成果”。去年,安徽还出台了《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务实推进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岸线分级管控措施,全面落实“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大行动,长江干流水质连续6年保持为优。
生态治理中的“科创”探索
近日,记者来到黄山市全域垃圾治理智慧环卫系统协调调度中心,现场观看了系统运行过程。在网络连线督察车仅数秒后,调度中心就收到了督察车周边作业情况图片、视频。此外,系统还包括问题上报和处理平台,村民和相关部门均被纳入垃圾处理全链条中。
长期以来,黄山市周边“三区四县”处理生活垃圾,都是采用传统的焚烧方式,由专人骑着三轮车在村里收集垃圾,再送到乡里的垃圾焚烧处理站。更有甚者,直接将垃圾堆置河道,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损害。
去年6月,黄山市创新垃圾治理模式,引入专业力量和科创实践,成立黄山中环洁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在安徽率先试行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PPP模式”,总体规划设计了从前端垃圾收集、转运直至末端处理的整体垃圾处理体系。
“我们对农村环卫项目运营管理全面监控,部署车载智慧环卫设备余套,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让垃圾处理全环节实现可视化、精细化管理。”中环洁公司总经理包利斌介绍。
在当地垃圾治理工作中,科技创新带来的影响随处可见。村里功能单一的老式垃圾桶被新式垃圾桶取代,勾臂箱、勾臂车等机械化工具提高了垃圾处理效率。
据了解,“PPP模式”覆盖了黄山市乡村常住人口多万,占全市人口的79%,覆盖地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95%。今年年初,黄山全市所有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
“村里的垃圾没了,生态变得更好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心了。”黄山区新丰乡新丰村村支书王刚感慨道。
近年来,安徽省推行精准监管、智慧监管,为生态治理注入科技创新元素。当前,全省正在推进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和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同时,认真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部署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着力解决“23+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