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人走周至迂户县,进涝峪上楼观
2022/6/10 来源:不详北京皮炎医院医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5992.html来源:高谈可论
作者:西江月
十年前黑山岔瀑布就已名闻天下,尤其是冬季冰瀑奇观,同潭峪冰瀑一样赫然位列秦岭十大冰瀑之名。它地处鄠邑区涝峪镇的沙窝村,由整洁宽广的环山公路涝峪口进入约7公里,距离西安大概70多公里,在沙窝村的涝峪河铁桥处徒步上山。尽管深入涝峪将尽20公里地,相比附近潭峪冰瀑来说是深了十多公里,可是却有公路进山不用人行走,虽然路况十分陈旧简陋。
整个上山步行冰天雪地不超过两公里而已,还是水泥硬化路面,边上加了防护栏,最主要的是坡缓弯不急,毫无提心吊胆之处。相对潭峪山路来说,简直如履平川,我们不用冰爪、手杖等一切装备措施。踩上软绵绵十公分左右的积雪,根本没有冰溜子困扰,只是上山需要一点气力,稍微有些气喘,很快就能到达瀑布景点。
这一路上山显得异常轻松,因为不用防备跌跤,基本无需注意脚下,只有东方风来满眼春。山路总有许许多多弯弯绕绕,这才能展示不断的峰回路转。环顾跟前秦岭层峦叠嶂,山坡皑皑白雪与风和日丽交相辉映,这山望见那山高,众多山头与天齐,不知白云深处是否有人家?四处山林巨石缝中长,看不到土壤却也生命力生生不息,顽强倔强的树木郁郁葱葱,这就是生命之树常青的奥妙!再看脚下山根处,忽闻水声汩汩,扒开白雪覆盖,石头缝里有泉水叮咚而出。微微的小圈冒泡连续不断,我试了试水温感觉不到温暖可也并不瘆人,也许不是温泉也许水流太小,微弱的温度被周围冰冷熏染,力不从心只有随波逐流,从雪下石缝隙悄悄溜走。三里地山路这样的小泉眼不止两处,这是全新的微妙景致。至于山沟里面的溪流,时而潺潺声响,时而静默无声。声响只是坡陡处,落差才会水声外溢;风平浪静路定平,甚至水流全然看不见…一颗大树连根拔起横卧黒岔沟上,颇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感觉了。一路阅尽山河风光,巍巍秦岭风景宜人,我们这是又一次零距离接触大山,亲吻大自然感想其钟灵毓秀。
接连紧上山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见瀑布。也就是在山路往西陡峭无比直达山顶,黑山岔沟走到了尽头时。转角遇见距离相差十米左右,两条垂直瀑布由山顶一起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是一个齐垄齐坎90度山体断裂,小半圆形的山窝处。黑山岔瀑布落差可达百米,宽度确实模棱两可。窃以为叫做双龙戏鳳马尾瀑布为宜,因为两条典型细水长瀑布,呈现的是娟秀气,像雨像雾又像风。甚至水流可以遥摆不一定到达地面就已随风消逝,顿显神龙见首不见尾含蓄风姿。
现在看到的已经上面是瀑布,下面只有一息尚存的冰瀑,并且不停唰唰作响,冰瀑随时准备将要分崩离析。规模小了许多,由隆冬旺盛大片冰雕瀑布,几乎消散到只有明显东边一个冰墩或者冰花,底部冻结形成这个巨大的冰堆,宛若洁白如玉的巨大莲花。因为它的体魄大格局体量也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全部融化自然得假以更多时日才行。西边其他地方原有的冰挂已经解冻粉身碎骨,只留下了冰瀑的残枝败叶。每到冬日冻结成的一道罕见的瀑布冰群,才是黑山岔瀑布冰柱的芳华。直落而下的水流,跟黑山岔大约百米宽的悬崖巨石上,渗出的水滴伴随周围的水珠水气水雾,形成一个又一个小的冰挂冰柱,相映成辉连成巨大的一片,美丽冰雪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的冰瀑蔚为壮观。
出来涝峪口,时间尚早,平日里常去楼观台,看看说经台登上炼丹炉,这里是老子说经制药之处,以天下第一福地洞天而闻名于世。两千多年前,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来到关中福地,著述《道德五千言》,开创道家一派。世人都道楼观风水宝地,风景绝佳,近年以来有曲江投资开发,历史上最大的大兴土木展开。高品质地呈现一派盛世风华,楼堂馆所那是一个富丽堂皇啊!
以前忽视了西楼观乃老子研修根本之地,更是羽化成仙之所。因没去过老子墓,索性尽兴游玩再看看西楼观,就位于秦岭就峪口,距离楼观台两三公里。还是由环山路口看到“西楼观台”标志进入就峪口。秦岭逶迤耸翠盩山秀,终南蜿蜒幽潺厔水曲。进入到西楼观村,眼前一亮啊,家家户户门口文化砖鸟墙上面对外一律书写《道德经》及释义文字。村容村貌非常优美,坚守道德经文化阵地,充分展示道教圣地优势。
司马迁《史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生而白首,故号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公元前年左右)楚国苦县人。老子撰写的不朽名著《道德经》,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医学、养生、生命科学乃至宇宙本源诸领域,创造性地构建起某些朴素的辩证法的哲学体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老子也是圣人。老子墓在就峪口就峪河西岸,他的墓冢在“大陵山”头吾老洞,也是老子晚年生活、著经、羽化之地。这让我想起杨屾夫子的“明经洞”,看来也是模仿老子羽化成仙吧?这个大陵山很奇妙,跟楼观台说经台区位惟妙惟肖,都在秦岭北麓基本独立。大陵山海拔米,顶有天然石洞名为吾老洞,目测深不见底。一九五六年老子墓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缺少大机构注资建设,跟楼观台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两个楼观台都在传播同一人、本《道德经》,位置以及历史传闻遗迹也差不多。大陵山半腰有苏东坡“观雪亭”,以前文人墨客也可能两边一样走动,何必厚此薄彼呢?只不过西楼观现在明显属于民间集体开发,还有传闻石像身首两处,前几年才能珠联璧合。我是觉得两边风景一样秀丽旖旎,道德经跟两边都有渊源。只要没见过的风景都要见见,但凡未听解的文化还是听听。
一天去了两个地方,还都在秦岭北麓,一个在周至县一个在鄠邑区,都是我们的临县(区)。东处看的自然山水,西地聆听历史传闻。不经意间却经历了走周至辕户县的俚语,但我坚信不是南辕北辙,而是阅历积累使人生更具意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