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潇湘晨报
2022/9/28 来源:不详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青山绿水环抱的歙县深渡镇漳潭古村落。记者潘成摄
传统村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中华农耕文化的传承载体和具象符号。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有数据显示,我国各级传统村落总数约3万个,其中全国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大都与传统村落的密集区高度契合,多项国家级非遗和多项省市县级非遗,绝大部分都在传统村落里。古徽州是徽文化的发祥地和徽商故里,徽州古村落以其空间布局、民居陈列、建筑风格、人文底蕴等鲜明的徽派特色,成为全国最具典型特色的地域传统建筑密集区之一。
近日,记者深入黄山市祖源村等古村落,实地走访农户、民宿经营者、基层乡村干部,深入了解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现状和现实困难,探寻传统村落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进程中的现实作用和价值。
徽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做法与成效
从年国家、省启动中国传统村落和省级传统村落申报工作以来,黄山市有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省总数的67.7%,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第二;有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位列全省第一。年,国家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年升格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年6月,黄山市成功列入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
为做好徽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黄山市出台多个文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对所有名镇、名村、名街均完成了保护规划,坚持清单管理。实施“百村千幢”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和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推动保护与利用方式推陈出新,创新做好古民居的认购、认领、认租工作,建立古民居产权转让平台和机制,打通社会力量参与古民居保护利用的通道。目前,黄山市民宿发展至余家,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在全国城市居前列。黄山市每年游客接待量中,以古村落为主体的文化旅游占七成以上。
通过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数字化保护等多种方式,统筹推进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设立黄山徽文化基金,引导发展以徽州四雕、文房四宝等为代表的传统技艺类徽文化产业企业入驻园区、集群发展,推动形成以民间非遗博物馆为主包括专题博物馆和非遗展示中心的多形式保护格局,打造“幢幢有故事、村村有文化”的古村落文化风景线。
传统村落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资源与抓手
传统村落传承的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之一,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视的极为重要的资源与力量。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对于留存乡村记忆、保护农村生态、拓展农业形态、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从走访情况看,黄山市通过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不仅保住了徽文化“筋骨肉”,还守住了徽文化的“精气神”。通过对传统村落资源的挖掘、传承和转化,促进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带动了山区群众增收,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休宁县溪口镇祖源村民宿群。记者潘成摄
盘活传统村落的景观、历史和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产业和新业态
传统村落形成于漫长的历史进程。这些村落多有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多元的乡土文化、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
以记者走访的休宁县溪口镇祖源村为例,它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内粉墙黛瓦、徽风古韵、生态绝佳,拥有古民居、古桥、古树等历史文化景观,尤以千年红豆杉、百余亩梯田景观而闻名。年3月,祖源村引进上海宏森投资发展公司,投资多万元,以传统村落品牌为依托开发“梦乡村”民宿项目,当年11月试营业,成为皖南最大的乡村民宿群。“梦乡村”民宿群建成后,每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营业额近万元,并带动村民创办民宿16家。
祖源村民宿产业的发展,吸纳了村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和第三产业发展。年,祖源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为1.76万元,是年的3倍;常住村民也比年增加了人。祖源村相继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化文明村等荣誉。以传统古村落为依托,目前黄山市已形成黟县西递宏村、黄山汤口、休宁祖源、屯溪老街、徽州区西溪南等一批民宿集群。
记者发现,通过推行“旅游+”“生态+”等模式,黄山市深度盘活传统村落资源,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农耕体验、农业创意、乡村手工艺等产业,打造一批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业态。
“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徽州传统村落由此实现了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转变,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借鉴传统村落的建筑理念和经典符号,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并不是要把农村变得与城市一样,而是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经过长期的演进和沉淀,传统村落在布局和建筑样式上都形成了独特的结构与经典符号,它们不仅体现了鲜明的民俗风情和地理风貌,而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是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汲取养分的对象。
走访中,记者发现黄山市通过持续实施“保徽、建徽、改徽”工程,提炼精选“粉墙、黛瓦、马头墙”和“徽州十古”等一批凸显徽派建筑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与新安大好山水一同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并广泛应用于城市广场、园林、街道等公共空间,营造出“精巧、雅致、生态、徽韵”的城乡整体风貌。
近年来,我省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注重吸纳借鉴传统村落中的建筑元素,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区域内传统建筑的特色元素进行提炼,形成符合本地特色的设计风格,让美丽乡村更有乡村韵味和地域特色,真正做到了见山望水,留住乡愁记忆。
汲取乡风民俗,既守护文化根脉,也为乡村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能
传统村落历来是德育教化的场所,是写在大地上的传统文化典籍。皖南村落文化底蕴深厚,承载着乡规民约、宗教礼仪、风俗习惯、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这些是村落的灵魂、血液和根脉。
走访中,记者在多个传统村落看到,木雕、砖雕上多有孝道文化故事;悬挂在显要位置的楹联,诉说流传百年的家风家教。这些对当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尊重与延续,更是一种新的文化自觉,有利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守护文化根脉,重振乡村精神。
总而言之,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是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既可以为重塑美丽乡村文化内核贡献丰富元素,也能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产业支撑。
徽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存在的难题及对策建议
在利用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也面临现实难题。
一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但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创业,“空心村”“空壳村”比比皆是,存在传统建筑自然破损、村落文化谱系缺失等问题,徽州传统村落“形”在“神”散,文化传承乏力。二是徽州传统村落激活方式大多以乡村旅游为主体,存在激活方式同质化、旅游品位低端化、景点过度商业化等问题,且容易出现建设性破坏、徽州传统文化断层缺失等问题。三是受现行农村土地政策和产权制度的制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政策与传统村落发展中的土地利用存在供需矛盾。民宿产业发展,推动了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和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但囿于产权及非标准住宿设施准入等因素,外来投资者存在顾虑。
针对上述难题,采访中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提出如下建议:
全面保护、系统设计。加大保护利用传统村落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在能保即保、应保尽保前提下,严禁大拆大建和破坏性开发建设,合理挖掘利用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形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在保护利用中要强化系统思维、整体观念,坚持村落结构肌理与山水格局保护并重,使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皖南传统村落最鲜明的标识。
以“文化自信”为引领,传承徽州文脉。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在于存续和弘扬优秀文化基因。要以“文化自信”为引领,突出村落特色,以乡土教育为重要内容,挖掘村落历史环境遗存的故事感、情绪感,植入非遗的动态表演、活态体验,做好徽文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文旅结合等业态重构,重启村落内源发展动力,再建村落文化共同体,传承延续优秀文化。
以新业态带动传统村落复兴。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徽州民宿、康养度假、非遗文创等特色产业,实现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转变。要以项目为抓手,把生态农业作为传统村落的基础,发展并建立生态循环有机农业、特色农业品牌;把传统手工业作为传统村落的特色,鼓励支持传统手工业,提高附加值;突出发展民宿、旅游、康养、度假、休闲、“互联网+”等新产业模式。
深化改革,吸引更多发展要素。创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土地利用政策,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适当放宽政策,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稳妥推进传统建筑产权流转试点。积极推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探索开展“村企合作”“村银合作”“村组自营”“项目开发”等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模式,吸引各类要素向农村倾斜。建立徽州文化生态示范区财税补偿机制,给予该区域企业或环境财政补贴和税费优惠措施,推动技术、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向农村倾斜。
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民是传统村落的创造者和主人。做好传统村落的永续保护和利用,必须让农民深度参与。要以乡村旅游为载体,抓规划、抓项目、抓服务、抓推介,鼓励干部和乡村能人积极返乡,带头参与村落传统建筑保护利用,鼓励年轻人回村创业,以政策和环境吸引人才,以业态和项目留住人才。强化利益链接,引导村集体和村民以资金、土地、林地、房屋入股,参与经营和管理,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记者王甄吴江海史力)
资料照片:游客在黄山市黟县宏村月沼游玩。记者潘成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