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一面罗盘守一方文化非遗新生代环球

2023/12/9 来源:不详

早期白癜风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disease/a_5677813.html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东的万安镇,是徽州四大古镇之一。元末明初,万安罗盘制作业开始兴起,清代中叶达至鼎盛,时至今日依然传承不绝,万安因此被称为“罗盘之乡”。在万安老街一家店铺里,记者见到了万安罗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鲁衡日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兆光。作为“吴鲁衡罗经老店”第八代掌门人,吴兆光在继承发扬祖传技艺的同时,也致力于向公众推广罗经文化。老建筑承载万安罗盘历史“小小休宁城,大大万安街。”明清时期,万安为水陆交通要道,依横江而建的五里长街商铺云集,熙来攘往,堪称休宁九大街市之首。如今,万安老街繁华不再,两侧却依然保留了许多店铺。“吴鲁衡罗经老店”位于老街中部,店门左侧有一块砖雕《吴鲁衡老店志》,叙说着老店的历史:“清雍正元年,吴鲁衡罗经店由先祖吴国柱始创于万安上街,不数年此店即为业界之翘楚,时人无出其右。”除了制作罗盘,吴国柱(字鲁衡)还开发出日晷、月晷和指南针盘等产品。此后,吴家世代经营,到吴兆光时,已历八代。年出生的吴兆光,看上去清瘦而干练,十分健谈。“罗经是风水师对罗盘的敬称,它是古代堪舆学的一种工具。”吴兆光说,“中国古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总结,以文字的形式排列在罗盘盘面上,让后人可以通过排列顺序找到规律,从而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古代的科技,类似于现代的概率学。”从10岁开始,吴兆光就跟着父亲吴水森学习制作罗盘。“看3年,修3年,到16岁时基本掌握了吴鲁衡罗盘的核心技艺。”吴兆光说,做罗盘很苦,年少时觉得枯燥无趣。但作为吴家四代单传的男子,吴兆光注定要肩负传承祖业的重任。年,18岁的吴兆光参军入伍,担任一名技术兵。“本来打算在部队多待几年,但在年初,父亲给我写信,说自己年纪大了,力不从心,透露出希望我回去接班的意思。”当时市场行情不太景气,看到父亲年迈操劳,吴兆光于心不忍,于是决定提前退役回乡,把父亲的担子接过来。回乡之后,吴兆光敏锐地感觉到行业发展的机遇。“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万安罗盘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必然会迎来复兴。”年,吴兆光和父亲积极准备申报非遗项目的材料。年,“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水森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年,吴兆光主持修复荒废已久的吴氏老宅。这座承载着罗盘文化的历史建筑重焕生机,“吴鲁衡罗经老店”重新挂牌营业。精益求精传承制作工艺走进门店,只见木柜里陈列着各式罗盘产品,墙板上挂着各种获奖证书和中华老字号牌匾。老宅为前店后坊式格局,门店后面是制作罗盘的作坊,现辟为“吴鲁衡非遗传习馆”。馆内一楼有6个带玻璃窗的隔间,每个小间里都有工匠在进行不同的制作工序。吴兆光告诉记者,罗盘制作大致分为七道工序,即选料制坯、车盘、分格、清盘、写盘、油货和安针等,每道工序又细分为多个步骤。在传习馆基本上可以看到罗盘制作的整套流程,只有最后一道安针的工序秘不示人,须由传承人亲自在密室中完成。安针是罗盘制作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将钢针放在天然磁石上使其磁化,再精密地测定磁针的重心,将磁针牢固地安装在罗盘圆孔内支点上,并保证支点没有阻力,指针能自由转动。“我们家祖传的磁石是一块陨石,十分难得,用它磁化的指针灵敏度高,用一辈子也不会退磁。”说起这块“镇店之宝”,吴兆光颇为得意。长期以来,吴鲁衡罗盘以其质量上乘、精密度高而行销海内外。然而,传统罗盘制作工艺繁琐精细,周期较长,制一面罗盘需要3到6个月,日晷则需要1年,这就导致产量较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吴兆光接手后,劝说父亲招收学徒,将安针之外的程序交给其他工匠做,以提高产量。他还利用互联网推广吴鲁衡品牌,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方便外地客人购买。“以前店里的工匠多是年纪较大的老师傅,近几年我有意培养年轻人,希望年轻人的加入能让这项传统技艺更有活力。”吴兆光说,“目前店里有20名工匠,年轻人大约占一半。每年能生产罗盘、日晷面左右,依然供不应求。未来要提升产量,还是要靠带徒弟、培育更多人才。”吴兆光还投资兴建了亩银杏基地,供罗盘取材之用。创建博物馆弘扬罗经文化吴氏累世制作罗盘,家中留下了很多与罗盘相关的文物。吴兆光成年之后,也喜欢收集老罗盘,其中有一些已经失传的古代名家罗盘。年回乡后,吴兆光开始筹备建设一座以万安罗盘为主题的博物馆。“想通过博物馆向公众介绍罗盘的历史文化,让大家知道罗盘是做什么用的。”吴兆光说。年11月,由吴兆光创建的万安罗经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很快被评为“安徽省首批十佳民办博物馆”,引来众多游客“打卡”。博物馆建于老宅后院,采用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形式,一、二层为展示空间,三层用于研学。馆中藏品近千件,包括古罗盘、日晷、风水尺、风水古籍、传统罗盘制作工具、吴鲁衡罗盘历代获奖证书原件等。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司南模型。馆中陈列着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样式的罗盘,令人大开眼界。有大到40圈的罗盘,也有小到手掌可握的;有木质的,也有纸质的;还有金龟盘、莲花台罗盘……博物馆还采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展现了罗盘行业的发展过程。谈话之间,走进来几个外国客人。一问才得知,他们是从瑞士慕名而来。历史上吴鲁衡日晷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如今,吴兆光和他的团队制作的罗盘屡屡在国家级工艺美术大赛中获奖,并走进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要舞台。年吴水森去世后,吴兆光成为吴氏罗盘唯一的传承人。为了将祖传技艺发扬光大,吴兆光不断开拓创新。年8月,“吴鲁衡罗经体验馆”在黄山市屯溪老街挂牌成立。这是万安老店之外又一处展示罗盘文化的场所,并能让观众体验罗盘制作技艺。“希望通过展示体验和研学旅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认识罗盘文化。”吴兆光说。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6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