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听从风的召唤

2023/4/29 来源:不详

北京医治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47.html

暑假过了,白露过了,中秋过了,丰收近了。风从遥远的天边吹来,从山间水畔的村庄吹来,带着稻谷、玉米和将落未落的叶子的香气。那风轻轻地,抚摸着你,呼唤着你,快!去山上,去森林,去海边,去峡谷,去村庄,去闹市,去感受9月最美的秋天。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推出“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条。9月里,推荐线路和景点仍在最佳游览时间内。本期乡村周末,就让我们听从秋风的召唤,去江西婺源、浙江南浔饱览江南水乡风光,到黑龙江七里地村、西藏当惹雍错倾听林海往事、圣湖传说,前往广东海陵岛、广西通灵大峡谷看落日、观飞瀑,走进新疆乌鲁木齐大巴扎、甘肃天水麦积山、安徽休宁中国状元博物馆,一探民俗风情、石窟文化和科举历史。

水做的婺源

“五岳归来不看山,婺源归来不看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有了这句话。这话,说得可是有底气的。中国最美的乡村在婺源,你看了,就懂了;懂了,就醉了。

婺源的村庄都是水做的,就连村名,也常常是水汪汪的。一路走来的李坑、江湾、汪口,名字里都有水。李坑的坑,在江西土语中,是介于河流与小溪间的水流。江湾地处山水环抱的河谷地带,一湾小河呈“S”形从村旁蜿蜒而过。汪口则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也因此成为旧时的水陆码头,为货物集散地,明清时期商业发达,油、米、布、糕饼、杂货、中药等店铺林立,有数十家之多。水是村庄的灵魂,有了水,才有了小桥人家,才有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白鸭子戏水,红鲤鱼穿梭;水车吱呀吱呀地转着,甩出一圈圈晶莹的水花;一尾尾竹筏或并头聚着,在阳光下假寐,或相衔着在绿荫下轻快地掠过;缤纷的女子浣洗着自己缤纷的生活:衣服被褥、蔬菜瓜果、锅碗瓢盆……扬起一串串缤纷的笑声。水在这里还被视为财,每户人家天井四周檐下都有竖笕将雨水引入下水道,俗称“四水归堂”,寓意财不外流。

水护佑着村庄,树护佑着水。每个村庄,都是“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古老的树木枝繁叶茂,站立在村前村后、房左房右,围住了村,包住了房,浓荫匝地,带来一村清幽。树养护着一村水土,婺源人认为,“非林障不足以护生机……树木兴,则宅必旺;树木败,则宅必消乏”。树既是镇风水的宝物,也就受到很好的保护。为了保护古木,婺源人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村规,比如谁破坏古木,必须宰猪向全村村民谢罪,否则将被驱逐。树还被视为神灵祭祀。晓起村的村口,就设有供奉樟树大神的神龛。樟树是婺源人的最爱,百年甚至千年古樟比比皆是,五六个人方可合抱,把村子装扮得古意盎然。盛产香樟的村子,用香樟制作手链、镇纸、木凳等各种用品,整个村子,便氤氲着郁郁樟香,让人呼吸之间,也满是清芳。

在清芳里走进高高低低的马头墙,那就是走进白与黑的交响了。白与黑,是世界上最沉着最宁静的颜色。白墙黑瓦,白白黑黑,白的更白,黑的更黑,清清朗朗,让人的心都干净起来。绿绿的叶子摇着,把自己的影子画到白墙上;红红的花儿开了,让美色探出墙头;青青的蔓藤爬着,在墙上练习自己的书法……那种清新,那种明艳,说不出的动人。

著名的木、砖、石三雕自然是好的。官宅、商户、民居、宗祠无不雕梁画栋。斗栱、梁枋、雀替、槛窗等构件是木雕大展身手的地方。汪口俞氏宗祠的木质构件均精雕细刻,有大中小各种形体和图案多组,刀法就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数种,细腻纤巧,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砖雕、石雕则集中在门楼、门罩上。方寸之间,翎毛花卉、龙虎狮象、山水园林、亭台楼阁、戏剧人物,景致可多达五六个层次。牵动心绪的,却是那些睿智明达的小小细节:喜欢巷子的拐角处,直角形的墙角被刻意削去一角,这是礼让的精神,是房屋主人为路人行方便的心意。喜欢墙上的窗子做成叶子的形状,蕴藏一份叶落归根的愿望。喜欢村里的简易法庭“申明亭”,把“明”字的左边写成“耳”,表达耳聪目明、全面判断、公正无私的执法理想。喜欢五门斜斜地连成一线,声息相通的智慧与温暖。喜欢“一经堂”堂名里“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那种对金钱的豁达和对文化的坚持……

喜欢的,还有乡土生活的千滋百味。清蒸荷包红鲤鱼的鲜美是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荷包红鲤鱼是婺源特产,全身色泽橙红鲜艳,形似荷包,样子可爱,味道也美。一盘香气四溢的清蒸荷包红鲤鱼,除了几片黄姜、几茎绿葱,不添加别的东西,有着原汁原味的质朴。夹一筷鱼肉,细腻鲜嫩,不由夹了再夹,难怪其被列入国宴用肴。米粉糊豆腐也是别有风味的特色菜,将豆腐末、香菇丁、猪肉泥、葱花、蒜茸和米粉拌匀,糯滑香嫩,价廉物美。用野艾叶汁和着米粉做出来的绿色米果,或团状,或饺子状,摆在小摊上,煞是诱人。婺源的绿茶也不可不品。婺绿早在唐代已负盛名,宋代被称为“绝品”,明代被列为“贡品”。婺绿是天然有机茶,饮用方法与别的茶不同。别的茶先放茶再加水,婺绿则先放水再加茶。用拇指和食指撮上一小撮,放进开水,茶叶便苏醒了,如花朵般绽开,仿佛刚从枝头摘下。看得欢喜,喝一口如何?清甜醇厚,余味无穷!好茶!

婺源何尝不是一杯好茶呢!仅仅是浅尝,已有如许滋味,细品该如何呢?也好,留点余想,下次再约。(作者:叶艳莉)

南浔弄书香

人说南浔难寻,有朋友带路就易如反掌。他在这儿熟门熟路,不大一会儿就找到了。远远地看到知名书法家沈鹏所书“中国魅力名镇南浔”匾额,只觉日光清浅,水光潋滟,一抹淡香盈袖,一袭水墨绕身,一脚一步都蕴含着江南的清雅。不忙买票入内,先在门外预热,看照壁上的文字:这里是太湖边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江南古镇中的文化重地。方圆十里,园林书楼,处处庭院深深;人文荟萃,名士辈出,演义诗画水乡;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而又束放适度,中西文化的融合恰到好处。江南好,最忆是南浔。

江南才子多,出手文不凡,介绍文字像是一篇赋。进门右拐有桥,名通津。不大,呈月牙状。外侧河堤画着弧,透过桥孔看那不远处的半个桥影,像在绣楼上偷窥,别有一番风致。高低错落的临水古宅,偶有小船划过,桥影连波,摇船欸乃,仿佛入了梦境。今天不是假日,游人不多,三三两两散落其间,古镇居民悠然做着活计,或袖手旁观,或看水流舟,或视而不见。我和老伴都是退休之人,没必要步态慌张,行色匆匆,干脆依桥而靠,傍柳而依,暖洋洋地晒晒太阳。万物皆是自然,一座桥、一株柳也是世界,我们一路走来,怡然自得,如同周游了所有的江南。

过桥便是店铺,到处都是写着浔糕、浔酥、浔蹄的招牌,会做生意,也做足“浔”字文章。浔者,水边深处也。不由得想到家乡岚皋,两个字都有寓意,何不学南浔析字唱名,满耳满目地给你灌输,岂能不留下难忘的印迹。

偶尔有几声鸟鸣,竟忘了脚下的水路,以为在森林里行走,不是老伴拉一把,差一点失足又湿身。水边白色扁舟上真的有鸟,个大如鸡,颈长,乃是鱼鹰。渔夫正在喂食,一扔一接,准确无误。突然,一条大鱼被递到鱼鹰嘴边,未来得及活蹦乱跳就成了美餐。那鱼鹰粗大的脖子仿佛是个布袋,鱼就装在那儿,难以下咽,也不想咽,不时张嘴看着我们,似乎想说:看什么看?再来条试试!

我们在南市河闲逛,看刘氏梯号、张氏旧宅、丝业会馆、商会旧址、广惠宫。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水乡的桥,有名有姓,多是两个字,如泰安、广惠、兴福、利济、三庆、蒋家。街依河而筑,河依桥而卧,就想,没有水,哪来河;没有河,哪来桥;没有桥、水、河,哪来水乡泽国、烟雨江南!

窄窄的石街被老屋拥挤着,被游人填充着,被我们加塞着。高高低低、错错落落的房屋,黑白相间,层次分明,密可透风,凌而不乱。上看是天空蔚蓝,抬眼是粉墙黛瓦,下看是桥埠错落。不一定人人说好,太好看了也就无处可看了。广惠桥、兴福桥一弓一卧,利济桥、蒋家桥一卧一弓,不由得想到干农活,弓是劳作,卧是歇气,躬耕耘耧,弯腰驼背,该弓身时弓身,该躺平休息就得休息。还有长堤、短亭、曲廊、吊脚楼,或望,或坐,或站,依栏感慨:南浔虽然不认得我,水中倒影可是认得我的?我在影就在,我走影无踪。

路过一堵高墙,门内有几位古装女子怀抱乐器窃窃而谈,吴侬软语。此时,河边摇来一船,手抱琵琶的女子轻提裙裾,款款登舟,不知到哪里抚琴弄弦去了。

有的是大把时间,就可以走得更慢一些。朝回走时,看到一家私人藏书楼,我算半个读书人,便进去看看。一本真正的书也没见到,只看到一段文字:踏入嘉业藏书楼,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这种香味就是书香。“书香”最早的由来是一种名叫芸的植物,又叫芸香草,因其散发出的香味能驱除书虫,爱书如命的人就把芸与书籍放在一起,将芸散发出来的缕缕香气称为“书香”。芸香,这名儿好,像大户人家的闺秀。书未见,闺秀未见,却知道了书香的来历,也算意外一获。所谓诗书礼义,应该是在这样的场合里慢慢浸润出来的。

这儿属湖州之地,毛笔最为出名,就踅转来寻找。在南东街寻到笔芸斋,一老者温文尔雅,知道看者多买者少,有人进店并不大声招揽。我问生意怎样?他说这房子是自己的,退休无事,混日光也要混个雅来。我说现在好多人买书不读,买笔不写,装点门面,附庸风雅。他点头称善。

晚上无事,又去南浔重游,好在开了两旁侧门,无须买票。夜色迷茫,华灯如梦,人少,道宽,有水无声,有灯无焰。天上没有月亮,地上却有满月数轮,那是桥的剪影,我用手机拍了一张,圆圆的一圈,游兴就有了一轮光环,旅行就有了圆满。不由得想到“闲”字的繁体“閒”,门里一个月,在门里望月,哪赶得上水乡夜月呢,更不用说“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了。(作者:黄开林)

“问稻”良渚,丝里江南之旅

线路简介:从良渚稻作文明到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线看尽五千年。通过该线路,还可以感受和体验丝绸、湖笔等千年运河边从未消失的江南文化。

行程路线:西湖风景名胜区→中国丝绸博物馆→良渚博物馆(良渚遗址公园)→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安吉余村→南浔古镇→善琏湖笔文化馆

落日归山海

赶在日落前到广东海陵岛上的平兰村,赴一场落日之约。临近傍晚,海边的阳光依然热烈、灿烂,光线穿过车窗玻璃照射在手背上,带着隐隐灼热,抬头看到太阳依然高悬在空中,心里暗暗窃喜肯定能在日落前赶到海边。

海陵岛上可以看日落的地方很多,随意找一处开阔的滨海大道,或者海边沙滩,甚至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门口,都可以看落日景象,但风光迥异,各有特色。这次选择去平兰村,是因为那里有独特的红树林景观。

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内建有长长的跨海木栈道,被誉为海陵岛“新八景”之一。走上木栈道,湛蓝的天空恰好开始变红,万丈霞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碧绿的红树林上和我们的发梢、睫毛上。天空大地仿佛穿上了同一件衣裳,远山、红日、海水、滩涂、红树林形成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目光顺着霞光在海面上跳跃,仿佛羽毛在空中轻悠悠地飘扬,带着不舍,带着留恋。夕阳在留恋吗?留恋这无边的波浪,留恋这常青的红树林,留恋滩涂上探头探脑的小螃蟹,最后把所有留恋浓缩进游人的目光里,在无垠的海岸线延伸。

站在木栈道上,比“一道斜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更为开阔的诗意景象在眼前缓缓展开。太阳用它的最后一抹红光笼罩了世界。一望无际的海平面上,偶尔掠过几只白鹭。它们时而停靠海边,时而飞翔空中,在红霞与红树林的衬托下,呈现一派和谐之美。霞光下的红树林被染成了红色,沿着海岸线蜿蜒盘旋,像浮在海上的绿洲闪烁着金光。光与影交织在滩涂上,似玉盘里闪烁的珍珠,跳跃着多彩、纯粹、梦幻。那柔和的光和搁浅的水珠摇曳着迷醉人心的温柔,闯进我的心扉,久久不散。

落日归山海,山海藏深意。短短十几分钟,落日与海与树,留下了一天的美好。夕阳随着天幕落下,海面上留下一道长长的光影。

我静静聆听着海的声音,此刻无风无浪的大海好像在享受日落时的平静。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海天一色的红光逐渐收拢,深红变成浅红。微风从脸颊轻轻拂过,我意犹未尽,试图寻找夕阳的影迹,可它已随光芒潜入海底,消失在无尽的天边。

慢悠悠地往回走,时而回头留恋空中最后一缕彩霞,时而驻足栈道,举目四望,两旁的滩涂被涨退潮的海水推平,提着小桶的孩子像无拘的鸟儿,和滩涂上的跳跳鱼、小螃蟹捉迷藏。熟知地形地貌、掌握海边生物习性的本地渔民早已经钻进红树林,头戴斗笠,手拿铁锹,熟练地撬生蚝、挖青口、找蛤蜊。

夕阳,给予红树林海滩无尽的美好与温馨。人眷恋夕阳,夕阳眷恋大地与海洋。目光与霞光交织,在依依不舍却又不得不舍中相迎、相送,熔铸成我们眼眸中的星辰大海,满怀希望迎接新的日升日落。(作者:郑宏敏)

海陵岛海丝文化休闲游

线路简介:该线路融合了广东阳江海陵岛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景观、海上书吧、渔家古村落、世界著名三大沉船博物馆之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让游客全方位领略海陵岛的人文风情。

行程路线:平兰村(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海陵岛度海上书吧→谷寮艺术度假村→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牛塘山文化览胜景区(闸坡革命烈士纪念碑)

神山圣湖

飞机降落拉萨后换乘大巴,到了尼玛县,最高温居然才16℃,清凉直沁肌肤,令苦夏已久的我们长吁一口气。

正对着车窗外出神,眼前一黑,原来是天上飘来几片黑云,瞬间大雨倾盆。高原气候变幻莫测,没几分钟,云散雨收,阳光灿烂。恰在此时,大巴车转过山坳,一片蓝色大湖突然跃入眼帘。

那么蓝,蓝得像无垠的晴空全部融化到了水里,像装在玻璃瓶里首次开封的纯蓝墨水,更像一场深邃的梦境,否则,人世间怎会有如此纯净而浓郁,闪着釉蓝、靛青、鸢尾蓝、矢车菊蓝光芒的大块琉璃?你看,梦里的风吹不动真实的水,大湖如此平静,不见波纹,湖面光滑如刚擦洗过的镜子,清晰倒映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银白色雪山。

那大湖就是当惹雍错。亦真亦幻、令人目眩神迷的当惹雍错。

藏语中,“湖”的发音直译汉语为“错”,“雍错”是对湖泊更高规格的称谓。在西藏,错随处可见,但雍错较少,最著名的有羊卓雍错、玛旁雍错、当惹雍错。前二者由于分别距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很近,因此知名度高、朝圣旅游者众,当惹雍错潜伏在文布荒原秘境,涉足者少。

当惹雍错的深度超过米,是西藏目前已知最深的湖,其罕见而迷人的蓝,与水深密切相关。它的形状最神奇,上圆中细下部长,很像佛教密宗中的金刚杵。

漫步湖岸,高原特有的阳光灿烂如金子,迎面吹来的风不沾一丝浊气。远处是达果神山七峰,红褐色的山脊上披着终年不化的白雪,仿佛神山七兄弟举起洁白的哈达欢迎游客到来。文布南村里,充满与世无争的静谧。看见陌生游客,无论老人孩子都没有一点拘谨、害羞或者慌张。你来与不来,他们就在那里,与他们的神山圣湖一起在那里,不悲不喜。

他们的沉默里有巨大的力量,让人安详,呼吸从容,意念纯净,心静如磐石深海。他们的神山、圣湖、建筑、长袍以及他们自己,都依然保持着古文明的风格,这些使得游客产生极大的情绪触动。人生也是一场旅行,相遇与离开都是最寻常的事情,如同白云偶尔投影在湖水的波心,所以,最好的珍惜就是安住当下。

不知不觉,曾经火炉般煎熬的种种焦虑抑郁烦恼渐渐消失了,压抑心灵的重负渐渐抛开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喜悦,如同羽化成蝶。

待来年,若心底烦恼再次簇簇丛生,我将回到当惹雍错,让不堪重负的心灵回到精神故乡,于雪山、湖泊、村落的如画美景处,于蓝色圣湖边,再次求得解脱欢喜与身心清凉。(作者:沐沐周)

当惹雍错环湖之旅

线路简介:西藏尼玛县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当惹雍错周围。这里有西藏高寒地区独特的风景和民族特色,有中象雄文化典型地域标志神山达果雪山,有国家湿地公园当惹雍错,有古象雄王国穹宗遗址,还有众多苯教寺庙和体现象雄先民生产生活场景的加林岩画等。

行程路线:尼玛县→文布北村(当穹寺、当穹错)→文部温泉→文布南村(文布古石屋、当惹雍错、文部寺)→穹宗遗址→玉本寺→吉松民族村(当惹古城遗址)→达果乡多玛村(曲措寺)→洁热村→色西寺→那美湖(达果雪山)→来多乡抗达湿地→阿里措勤

林海深处

暑假本想去海林治山乘坐森林小火车,感受“穿林海”的豪迈,不想错过了最近的一趟小火车,要等几小时才有下一班。想起不远处的七里地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驱车半小时就到,于是前往一探究竟。

七里地村是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镇的一个小村落,隐藏在张广才岭大山深处。张广才可不是个人名,而是满语“遮根猜”的音译,“吉祥如意”的意思。七里地村,据说是因从横道河子火车站到这里刚好有七里远而得名。

海林因红色经典《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成就盛名,横道河子则因中东铁路而闻名,当年来到这里的俄国人就曾称横道河子为“上帝赐予的美丽的花园城镇”。如今,它以“百年俄式风情”著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还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七里地村却另有一番山野田园韵致。西山上一条清凌凌的小溪顺势而下,奔腾着自北向南从村中流过,另一条则由东向西欢快明亮地蜿蜒而来,银色的浪花不时飞溅。两条水带穿过小村,耳边随时都有淙淙水声。因着青山秀水,即使盛夏,七里地村也自带清凉。

小桥流水,不能少了烟火人家。山环水绕中是一座座东北农家院落,一串串通红通红的干辣椒安静而热烈,挂满屋檐下的墙面。院墙上一挂挂老玉米橙黄紫红,粒粒饱满结实,泛着喜悦的光。房前屋后搭起的苞米楼子,也堆满了上年的收成。透过篱笆墙栅栏门,菜园里茂密葱郁的叶子遮住日头,却掩不住地里熟透的红红绿绿紫紫白白,想吃什么摘什么。

这里是原始的,也是缓慢的,保留着自然与纯粹,朴实得就像它的名字,直来直去,毫无修饰。四周群山苍翠,如蚌壳呵护着七里地村这颗内敛而难掩光华的珍珠。

来这里游玩的人不少。走在溪水潺潺的金沟岸边,一溜黄泥墙、草棚顶的乡村民居充满年代感,檐下的红灯笼格外醒目。店家的幌子各自招展,黑加仑工坊、横道豆腐坊、关里家面食坊、张记酒馆、山货铺、棒槌泉茶馆、张三羊汤、木头酒吧……大东北农家风情,乡愁野趣,人的脚步就这样被牵扯着走走停停。尝一尝刚榨出的原汁原味的黑加仑果汁,酸甜浓郁,涨满口腔。再看看山泉水做的干豆腐,那干豆腐薄如蝉翼,透过它看报纸,字迹仍清晰可见。难得还有闯关东的后代们承袭了老辈人的技艺,手工粗粮煎饼、老面馒头、烧饼……妥妥的老味道。循着香味和锅铲碰铁锅的声音前行,农家饭馆里的木耳炒肉、小笨鸡炖蘑菇刚刚出锅。最不能错过的是“东北大丰收”——刚从地里收获的豆角、茄子、土豆、倭瓜,谁也不能缺,主角当然是猪排骨,这一锅炖起来,不拘一格,五颜六色,热闹非凡,像东北人的性情,包容、粗犷、率性,也当仁不让。

所谓田园,所谓诗和远方,不过是自然山水中内心的安宁自得,一饭一蔬的随性与闲适。

其实,七里地村也曾名声在外。当年从这里到威虎山主峰,是东北最大的一条淘金“老金沟”,七里地村又被叫作“金沟屯”。

年,中共北满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在七里地村秘密发展8名产业工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东北地区较早、牡丹江地区第一个党的组织——横道河子党支部。见证这个党支部的百年老屋还在,那是一座地道的木刻楞,墙体粗重、坚实,以粗大的圆木一层一层叠垒,木纹清晰可见,经过近百年风雨,还坚挺地存在着。现在,它是中共海林党史纪念馆。

七里地村坐落的张广才岭东麓山势险峻,森林茂密,横道河子很多木刻楞用的原木,都是采伐自七里地。这里的木材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从横道河子运往各地。年,侵华日军在七里地建起木材加工基地火锯场,对方圆百里的山林进行掠夺性采伐。伐木工、搬运工、淘金者、采山人齐聚于此,加之无处不在的军警宪特,让“老金沟”充满离奇故事。如今,“老金沟”还时常出现在有关闯关东、抗战剿匪题材的影视剧中。抗日战争胜利后,杨子荣剿匪小分队经常活动在这里,为日后擒获土匪“座山雕”做了很多侦察准备。

走在七里地村,就像走在慢慢悠悠的时光里。

午后,在路边长椅上坐一坐,舒爽的空气中满是草木的味道。有多久没有这么近地看山上草木葱茏,望云雾渐渐消散,听水声流淌不息。山野的鸟扑棱着翅膀,不停地飞去,又飞回来。远离城市拥挤喧嚣,这里的阳光不烈不燥,透过枝叶撒下斑驳的光点,人不免恍惚。

从岁月深处缓缓而来又悄然停下的七里地村,像极了横道河子特产的果酒,耐得住幽暗与寂静,一点一点发酵,滋味悠长、醇厚。(作者:高艳)

横道河子七里地村美丽乡村之旅

线路简介:自黑龙江牡丹江(或海林市)出发,至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横道河子镇七里地村,参观金沟水街、剿匪指挥所、金溪瀑布、英雄广场、牡丹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体验黑加仑果汁压榨、豆腐制作、印染技艺,品尝手工面食、新鲜果汁、醇厚豆浆、忆苦思甜饭,观赏沿街老物件展示,体味一段旧时光,接受红色主题爱国主义教育。这条线上的东北民俗风情、特色餐饮尤为吸引旅行者。

行程路线:牡丹江(或海林市)→横道河子七里地村景区

遥远而美丽的地方

乌鲁木齐是遥远而美丽的地方,丝路驼铃传递着千年不朽的传奇,它也以其独特的神圣、神奇和神秘,吸引着世界各地人的目光,成了无数人向往的大美西域。

来到乌鲁木齐时,正是阳光灿烂的正午时分。林林总总的商铺、形形色色的人流,繁华得让人目不暇接,诠释着乌鲁木齐市井生活的真实状态,也诠释着乌鲁木齐独有的民族风情,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乌鲁木齐的历史是悠久的、厚重的,也是让人惊叹的。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汉朝开始“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从此,乌鲁木齐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逐渐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之地。在我个人的印象中,唐代的乌市最迷人,一大批诗人远赴塞外,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熠熠生辉的诗作。

走在乌鲁木齐的街道上,我仿佛感受到了古人的呼吸,听到了风中羌笛的回响。在翻滚飞扬的黄土中,似乎有无数脸庞一一浮现。虽然神情模糊,步履缓慢,但他们一直沿着自己的方向行走,像极了这个韵味十足的城市。恍惚中,我看到了张骞出使西域,看到了班超投笔从戎苦心经营西域,看到了解忧公主远嫁乌孙,看到了玄奘冒死西行求法,看到了岑参行吟边塞,看到了纪晓岚被发配乌市……

最能展示乌鲁木齐民族风情的地方是巴扎。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最著名的巴扎是新疆国际大巴扎。走进去,人声鼎沸,商品琳琅满目,到处都是繁忙的景象。再加上行色匆匆的游客、头戴花帽的维吾尔族汉子、包着丝巾的维吾尔族少女、碧眼金发的外国友人,共同构成了大巴扎的驳杂与和谐。我漫无目标、不知深浅地向前走着,尽情欣赏着那些具有西域特色的首饰、工艺品、刀具、干果等。

在大巴扎,没有你买不到的东西,它的应有尽有也让我大开眼界。在那些耀人眼目的物品当中,我的目光总是被一块块玉石吸引。玉是中国的象征,犹如外国人看到丝绸或瓷器会想象美丽的中国一样。和田玉是尽得天地灵气的神奇之物,温润莹洁,沉稳内敛。经过一番寻觅,我遇到了一块一见钟情的玉,美艳不可方物。玉为竹节挂件,莹洁滑腻的表面散发着慑人的光泽,纳入掌心,一开始是沁凉的,渐渐地温润起来,十分奇妙。

看着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大巴扎,我不禁想象起来,两千多年前也当是如此。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这里汇聚、交流,酒肆、商号、驿馆、寺庙并列,吆喝声、叫卖声,如涛如浪。南来北往的商人、使臣、僧侣等,都在这里抖掉一路风尘,然后填饱肚子,装满清水和干粮,喂饱马儿和骆驼,再美美地睡上一觉。第二天,他们迎着漫天的朝霞,伴着叮叮当当的驼铃,踏上新的征途。

大巴扎也是各色美食的聚集地。热情好客的乌市人将煎、炸、烧、炖、烤等烹饪手法演绎得淋漓尽致,精妙绝伦。那里有永远也吃不完的民族美食,维吾尔族的手抓饭、馕、烤羊肉、烤包子,回族的粉汤、酥馍、凉粉,蒙古族的奶酪、奶豆腐、熏肉、油炸饼,无一不令人垂涎欲滴。有些仅仅是名字就能勾起人的食欲,如那仁、慕萨莱思、阔尔达客、馕包肉等,那美妙的滋味舞动于舌尖,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在乌鲁木齐,手抓饭一直占据着“至尊”地位,逢年过节、婚宴请客,或是有朋自远方来,都要做一大锅香喷喷的羊肉抓饭,以示主人的手艺。所以,手抓饭又被称为“长面子”的饭。我也入乡随俗,品尝了一大盘手抓饭。那独特的味道燃起我的食欲与想象,也牵引着我的嗅觉和神经。

新疆的歌舞亦不容错过。在演艺中心,你可尽情欣赏那独属于西部的动听优美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在这里,人人都是天才的歌唱家和舞蹈家,音乐的细胞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乌市人的全身。无论是维吾尔族的《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哈萨克族的《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是塔吉克族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是不朽的杰作,都已伴随着丝路驼铃,蜚声中外,名扬天下。

来到乌鲁木齐,还可以走进维吾尔族老乡的屋子,去感受当地人的生活。室内是满壁的挂毯,图案漂亮极了,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也弥漫着家的味道。地毯的厚实和图案,让我的身心仿佛突然进入休息状态,那是一种来自灵魂的熨帖,好像整个时间和空间都静止了。桌子上摆满了待客的鲜果和干果,哈密瓜、香梨、无花果、巴旦木、葡萄干等,客人大快朵颐,不亦乐乎。

日月更迭,斗转星移,乌鲁木齐的故事,史不胜书。那些远去的岁月,正像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中所唱:荒滩变成了湖泊,湖泊变成了桑田,山丘变成了沟壑,冰川变成了河湾,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化,祖先留下的故事代代相传……乌鲁木齐永远是行者必须要抵达的地方,也是行者不断回头张望的地方。(作者:吕峰)

在西北之北向祖国致敬——边境哨所红色自驾游

线路简介:走进祖国西北,感受边境之美。追寻屯垦戍边脚印,在西北之北向祖国致敬。欣赏边境口岸的美丽风景,聆听小白杨哨所的动人故事,感悟“扎根边防、蓬勃向上”的小白杨精神。

行程路线:乌鲁木齐→白沙湖景区→西北边境第一连→一八六团吉木乃口岸→一六五团→一六一团小白杨哨所→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

行脚麦积山

甘肃天水是一座美不胜收的绝色之城,也是让无数人流连忘返的“陇上江南”。天水的景色之美、之秀无与伦比,无论是仙人崖还是玉泉观,都有独特的韵味。最美的则是那座名为麦积的山,那是一座千年不朽的佛山,也是一座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殿堂。

麦积山,因形似堆积的麦垛而得名。《玉堂闲话》记载:“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丈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在时光的堆积中,麦积山写满了传奇故事,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最好诠释。

麦积山之所以闻名,是因其与佛结缘。自南北朝时期昙弘和尚在此隐居开始,麦积山拉开了其千年佛国的帷幕,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东方雕塑馆,正如古人所称赞的那般,“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室,虽自人力,疑其鬼功”。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尔后屡有修葺扩建,至隋代才基本建成,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开凿在陡峻的悬崖上,极为罕见。

当我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麦积山下时,竟产生了失语的茫然。石窟凿于距地面近百米的悬崖绝壁上,栈道“凌空穿云”,洞窟“密如蜂房”,工程极为浩大。谚语有云:“砍尽南山柴,堆起麦积崖。”可见建造时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之巨。在山下远远望去,那凿于山体中的佛像以及绕山而建的回廊、栈道宏伟壮观,惊心动魄。

直到心绪平静了,我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近它。走在栈道上,像走在连接古今的时空通道,可以步入未知的神秘之所,充满了未知的想象。栈道虽不高,却是凌空而建,其惊险陡峻世所罕见,让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小心翼翼前行的同时,我不禁想起杜甫的诗:“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麦积山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以泥塑为主的石窟。石窟中的塑像神态逼真,各不相近,负载着千百年的风雨沧桑。佛窟依山崖而凿,塑像有佛、有菩萨、有天王、有力士、有飞天、有供养人等,气势壮观,线条流畅,人物丰满,极具魅力,让人不禁感慨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看着那些神情各异的佛像,我很难想象它们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可称得上是鬼斧神工了。

本来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泥巴,在先民灵巧的双手下,被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且被塑造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神态举止更是活灵活现,仿佛站在眼前的不是塑像,而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人。近了看,才发现那些佛像是如此气韵生动,似乎都有着自己的呼吸和脉搏。印象最深的是一尊拈花一笑的佛像,他俯首下视,神态安详,传神动人,让我从心底萌生说不出来的感动。

可惜的是,经过一场又一场风霜雨雪的侵蚀、地质灾害的破坏,有的佛像已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中,有的佛像已破损斑驳。即便如此,仅仅那些残存的佛像,已经让人叹为观止。目光摩挲着残存的佛身,那精美的线条、飘逸的衣褶,都有着让人沉迷的魅力。踯躅在山道上,面对一尊又一尊佛像,像沉浸于无边的静谧里,内心的喧嚣如潮水般退去,整个人都清爽了起来、轻盈了起来。

自古及今,麦积山以深沉而亮丽的美超然存在。它不仅是一卷积淀着厚重沧桑的历史画卷,也是一幅风景秀丽的自然画卷。麦积山松竹丛生,山峦叠翠,自古即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站在回廊上极目远眺,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朦胧,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宛如遨游于天宫琼阁,让人心胸开阔,陶然忘我。我的目光和灵魂,也因此变得更加清澈、更加宽广。

往事越千年,麦积山历经沧桑,迭有兴废。如今,麦积山又焕发了勃勃生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麦积山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一雕一刻都有禅韵。从山上下来时,我发现内心深处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葱茏和静穆弥漫开来,那种际遇、那种感受无法用语言描述。我想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麦积山都会赢得世界更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