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最低调古城,皇封牌坊过百座,虽是古徽
2022/8/5 来源:不详“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想必这句浪漫主义色彩浓郁的诗句很多人都听说过,它不仅是明代大文豪汤显祖的肺腑之言,也体现了如今许多深度人文旅行者对古徽州的向往之情。但是,话说回来,徽州只是一种古时对安徽某地区的命名,那么,它今天到底是指的哪里呢?
查询史料,你会发现“古徽州”的地理范围很广,涉及今天的祁门县、黟县、婺源县、休宁县、歙县、绩溪县等六个县,而其中已经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歙县,自北宋年间始称徽州府后,元、明、清三朝一直沿用此名,所以,上面说到的汤显祖名句所指的应该就是今天的歙县。但说句让歙县尴尬的编外话,“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愿意竟是汤显祖的一句抱怨:虽然徽州的山水风光俊秀,令人向往,但却没有我的发展空间!不知为何,此句如今却频频被用作当地的旅游宣传语?
千百年来,歙县一向是人们公认的徽文化的发祥地,名满天下的徽商故里,而实际上大部分传统徽菜、徽墨、歙砚都是原出此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歙县当得上是古徽州正源之地。尽管从名义到实际,人们都不否认古韵徽州的肇始之地就是歙县,但论旅游名气、游客热度,它与拥有宏村、西递、黄山这样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全国顶级旅游景区的黟县、屯溪区相比,却显得非常尴尬和无柰:无论散客还是旅游团,当游客们来到黄山旅游时,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屯溪老街等大牌景点一定是必去之处,而歙县古城却总是担当“候补”或者“可选”之地的角色。
如果你也到过这座名正言顺的徽州正源之城——歙县,你会发现这是一座钟灵毓秀、文化深厚的皖南小城,拥有着最能体现徽文化精髓和遗风的有力物证——号称歙县三绝(牌坊,民居,祠堂)之首的老“牌坊”。据说如今国内现存古牌坊共座左右,而仅歙县一地就有多座(原有大小牌坊上千座),它们分散在城里乡村,有着“中国牌坊之乡”之名,而这种规模和量级实际上已够“文化建筑奇观”的标准。
想要在歙县看到规模最大、最集中的牌坊景观,需要自驾车出歙县县城去城西6公里处的郑村镇。因为虽然当地的古牌坊众多,但位置都相对分散,七座牌坊汇聚于一处的牌坊群,唯有郑村镇棠樾村。
有些朋友或许不太清楚古时的牌坊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您,牌坊建筑,一不遮风挡雨,二不能祭祀集会,没有任何实际作用,带有“露天奖状”的性质,封建时期是高贵身份的象征,属于朝廷对官员的表彰和褒奖,它是可以光大门庭、光宗耀祖的纪念碑,而棠樾村7座牌坊就是徽州名门望族——鲍氏一脉于明清两朝前后多年间所获得的朝廷赏赐,而修建牌坊和日常维护的费用,也全部都由国库承担。在封建社会里,这种赏赐要比真金白银更加重要,也是给朝廷打工的各级官吏们极力争取的最高荣誉。
走如棠樾村,一条由整齐的石条铺就的古村道上,七座古色古香又风格各异的牌坊按“忠、孝、节、义”顺序排列耸立着,它们每一座都是由朝廷正式颁布诏书“敕建”、“御制”或“旌表”而建;它们所表彰的“忠、孝、节、义”,在封建社会时期可是极为荣耀和沉重的东西。因此,徽州鲍氏唯有用产自徽州山里,极为厚重,坚固的石材精雕细凿之后竖立起庄严的牌楼,方能显示其之不俗,使之流芳百世。
这一组七牌坊不仅造型巍峨,雕工精细,就连摆放也尽显鲍氏家族徽商的儒雅与心智:七座牌坊,前后排列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其弧形摆放,无形中增添了一种曲线美感;如果你细心观察,还会发现七座牌坊的排烈顺序很有意思:正中间是彰显“义”字的“乐善好施坊”,以其为中心,向两端排列的各是三座代表“节”、“孝”、“忠”字的牌坊。如此排列,无论是从牌坊群的哪一端过来,牌坊的顺序都是按“忠、孝、节、义”,足见立者心思。
想要看到古徽州的正统建筑风景,除了棠樾牌坊之外,还应该去歙县县城里看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专为旌表明少保兼木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而建的“许国大学士石坊”,当然即使不为看景点,也应该借此机会好好看看这座徽州正源的古城,沿途品尝一下正宗民间徽菜小吃,看看徽州人的生活百态。
不知您有没有去过安徽黄山旅游?是否到过歙县一游?感觉这座古徽州正源之地怎么样?是否愿意再去黄山旅游时“顺道”歙县一游?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