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记古徽州徽商的发祥地
2022/11/15 来源:不详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084445.html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
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
------南宋诗人赵师秀《徽州》
徽州,山青水秀, 山、齐云山,到处都是风景。徽州有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自豪地说,世界上只有瑞士可以和他的家乡比美。
“十户之村,不废诵读。”
“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
徽商的发祥地曾经的徽州,是文化徽州和思想徽州。这里有全国最多的古书院,更孕育了影响至深至巨的程朱理学,代表人物是徽州人陈颐、陈颢和朱熹,尤其是朱熹,历来被徽州人奉为神圣。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艺术形式集成的徽学,与敦煌学和藏学构成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徽州文化,是基于徽州地理单元上产生的一种集理学、宗法、儒贾多层面于一体的典型性中华主流文化。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新闻人、作家淮君总编辑说,徽州文化是指徽州人在历史上特别是在最为辉煌的“徽州时代”(至年)里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社会文明成果与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以徽州地缘为纽带,以程朱“理学”思想为核心内容,产生于徽州,以明、清最为鼎盛和典型的影响遍及全国并流传于今,且保存较为完整的中国历史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徽商的发祥地徽州文化是伴随“徽州”这一地域的形成而逐渐形成的,有1千多年的历史(从春秋之际设置以来,“徽州”的名称虽有数次变迁,三国时称“新都”,晋时称“新安郡”,至宋宣和年间始称“徽州”,“徽州”的名称一直沿用多年,直到后来改称“ 山市”)。
“徽州”是一个古老而生动的名字,是一个有着沉甸甸的文化内涵的名字。 新闻人、作家淮君总编辑说,历史上“徽州”有着独特的自然风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浓郁的民俗习惯、典型的宗法制度,有独具一格的民居、牌坊、书院、祠堂……虽然如今“徽州”的名字已被“ 山市”所取代(当然,古徽州比现在的 山市还要大得多),一个沉甸甸的文化名词在现行行 区划中已经消失,但是,众多久居外地的徽州人仍然萦绕着“徽州”梦。
徽商的发祥地徽州文化是千年的精华沉淀,“徽州”的名称一直沿用多年, 旅游记述作家上官皖儿说,徽商的开放意识和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正成为我们当今发展经济的推动力。
徽州人胡适之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开创了中国白话文时代,是现代中国的先驱者,然而,他的同乡们至今还说着含有文言文的方言,比如喊妹妹为“令妹”,穿衣为“着衣”,妇女称“孺人”,“吃饭没有”说成是“吃饭不曾”等等,这应该是一大特色之处吧。
徽州有谚语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确实是真实的写照,由于山地众多,田地极少,当年徽州人家无法养活自己的子孙,男孩子到了10多岁就会外出学徒,学不成不能归家,这就是古代闻名的“徽商”的起源。因此,胡适之先生有句话叫着“无徽不成镇”, 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徽州人。
徽商的发祥地徽商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众所周知的乾隆七下江南如果得不到徽商的资助,是否能够成行不太好说。当年徽商多从事盐业和典当业,徽朝奉是历史上一个专有的名词。由于少小离家,等到老来,商人们就会返乡盖房,目的是光宗耀祖,其结果就造就了徽州 的民居文化。在 山地区旅行,随时会见到漂亮的马头墙民居,这就是那些返乡的徽商和养老归宗的官家人物或者风流隐士们留下的遗迹。
“徽州有休宁的状元县城,黟县的西递宏村,祁门的徽州根雕,徽州区的新四 部, 山区的 山自然风景区等等无不展现新徽州的面貌。皖南有一条 的 金旅行线,宏村、西递、 山等有名的风景区都涵盖在里面了。” 记者、作家淮君总编说,徽州古村落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很多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而且都比较集中,形成了比较有规模的徽派建筑古村落群。除了已经划出去的婺源,这里有15个徽州古村落,其中黟县5村、歙县3村、绩溪县3村、 山市徽州区3村(原歙县),还有一个是屯溪,历史上是休宁的一部分。
徽商的发祥地说到屯溪,就得提屯溪老街。新安江贯穿整个市区,以前没有公路的时候,水运是主要的交通要道,“三省通衢”新安江的发源地从本市的休宁县山区,流经歙县,进入千岛湖(58年, 府大修水利建设,新建新安江水库,选址在浙江淳安县城,因此蓄水后,便出现了多个岛屿,场面壮丽,后来开发成为两省交界处的重要景点),到浙江富春江、钱塘江, 流入大海。
在过去,纤夫拉纤历经数月将徽州的山货,茶叶,盐木材,运往杭州,所以屯溪码头的船只越来越多,富商也越来越多,自然也就形成了老街这样的无数商铺。战争时期,很多外地人逃难到此地,让这里的经济飞速发展,因而又有“小上海”之称。
可是,为什么原本的徽州后来被无情的分割了呢?年,蒋介石为方便“剿共”,把婺源县划属江西省,婺源民风与江西有异,不愿脱离安徽,民间遂掀起声势浩大、持续二十个月的“婺源回皖”运动。由于婺源人民的持续抗争和徽州其它县人民的强烈要求,划归江西省的婺源县被重新划回安徽省。年,由于解放婺源县和江西省的部队同为解放 四野,为便于管理,从此将婺源划归江西,给徽州一府六县百姓、给热爱徽州文化的人们留下了难以平复的伤痛和遗憾。再后来,年,绩溪也划拨给了宣城管辖。徽州虽然地域管辖有别,但,六县人民同根同源,有着浓浓的徽州情缘。
徽商的发祥地对于游玩世界的人来说,徽州不容错过。如果想到徽州旅游的话, 记者、旅游记述作家上官皖儿认为,在整个徽州地带, 的景点有两个:
个是 山。 山是5A级景区,是闻名于世界的风景区,这里的山石、云雾、松柏都非常美。古诗曾言“五岳归来不看山, 山归来不看岳”,可见 山并不是徒有虚名。
第二个就是徽州古村落。比如:宏村、西递、查济、卢村、塔川、呈坎、南屏、龙川等等。这些徽州古村落,白墙黛瓦,高大马头墙,古朴的石板路,斑驳的古院墙,青山如黛,历经千年历史的洗礼,尽显岁月的沧桑。
那么,徽州和徽州文化到底好在哪里呢? 新闻人、散文家上官皖儿认为,徽州文化有着与众不同的亮点,因为它具有丰富性、辉煌性、独特性、典型性和全国性等特征。
徽州文化的“丰富性”表现为学科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包括徽州文献,徽州教育,徽州刻书,徽州艺术,徽州科技等。
徽州文化的“辉煌性”表现为:徽商曾雄踞中国商业舞台余年,不仅富甲天下,更因其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儒贾互济的商业理念而闻名。徽州科举、徽州教育的发达,表现在科举考试方面成就辉煌。 新闻人、作家淮君总编辑说,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与其门人创立的新安学派,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新的高峰,不仅长期影响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而且广泛影响日本、朝鲜、越南、东南亚各国乃至西方世界。始创于江永,集其大成于戴震的徽派朴学,开有清一代学术风气,徽派学者踵武戴氏,在古代文献考据、训诂和义理推阐诸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徽派遂“卓然自立,成一全盛学派”。
徽商的发祥地徽州文化的“独特性”:徽派建筑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徽州商人贾而好儒,贾儒结合,亦贾亦仕;新安画派,师承有自,风格独特。
徽州文化的“典型性”:徽州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徽州的土地制度、宗族制度、教育制度、商业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是当时时代的典型样本。
徽州文化的“全国性”:如朱熹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哲学,其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五个世纪;徽商足迹遍布全国,“无徽不成镇”,对当时社会的 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徽派朴学是清代学术的主流,其治学思想、方法和所取得成就,影响一个时代,与现代学术的诞生直接相关联。
徽商的发祥地“欲识金银气,须从 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曾经的徽州,是富庶的代名词,一代徽商创造了“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的奇迹,为后人树起了不朽的“徽骆驼”丰碑,但愿徽州文化、徽商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能够更加发扬光大。(文/淮南九公《名传世界》)